close

在整理這些電影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父執輩的角色之所以吸引人有幾個原因:

他們都有著豐富的人生歷練有些也造就他們特別的人格特質

雖然脾氣古怪但本質不壞總願意對年輕人傾囊相授

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關係的建立不在於時間的長度是在於默契培養的深度

在下篇的4部電影中還會探討到另一個特點: 伯樂與千里馬的共生關係

 

Poster 01 copy

 

金牌特務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2014)

 

kingsman_25.jpg  

 

這部電影娛樂性很足但架構上有些地方稍嫌薄弱

我會特別提這部電影是因為柯林佛斯飾演的哈利哈特是我理想中的父執輩典型

電影說的是英國秘密特務組織的故事所以哈利被形塑成典型的英國紳士

成套合身的西裝雪亮的皮鞋梳得一絲不苟的髮型

有條不紊的應對進退以及佼捷靈敏的身手

這個角色的外型可以說是為了柯林佛斯量身訂做

有別於性情古怪難以相處的人格設定

讓人望而生畏的紳士風範讓這個角色更具有挑戰性

 

kingsman_18.jpg  

 

kingsman_12.jpg  

 

kingsman_14.jpg  

 

哈利發掘了好友遺孤伊格西(泰隆艾格頓飾演)的天賦提攜他進入Kingsman的徵選與訓練

在競爭的過程中哈利從不吝賜教也提點了伊格西很多進而給了他新的人生目標

當伊格西嘲諷哈利身為權貴根本不知民間疾苦

哈利告訴他沒有永遠的權貴高貴的人格可以後天養成

所以有所謂的[Manners Maketh the Man] 禮貌造就人品

當伊格西自卑自己的出身低微時哈利則引用了海明威的名句:

真正高貴的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從前的自己

鼓勵他丟掉包袱活出真正的自我

哈利對於伊格西的教導是積極的也是正面的

相對於哈利組織裡的另一位前輩梅林(馬克史壯飾演)

則教導了伊格西兵不厭詐的道理

 

kingsman_10.jpg  

 

kingsman_13.jpg  

 

kingsman_16.jpg  

 

kingsman_04.jpg  

 

kingsman_06.jpg  

 

伊格西最後能成功執行任務成為真正的Kingsman

原因在於他相信哈利所相信的也就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

千里馬之所以成為千里馬是因為伯樂給了他這樣的概念

伯樂之所以為伯樂是因為千里馬成就了伯樂

說來說去這是一體兩面相互依存的關係

少了其中一樣則兩者皆不能成立

我想這是這部電影背後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原因

 

 

搖滾教室 The School of Rock (2004)

 

The School of Rock_18.jpg    

 

關於以搖滾樂為主題的電影我最喜歡是這部[搖滾教室]

每次電視台重播這部電影無論如何我都會停下來把他看完

電影的主角杜威費恩(傑克布萊克飾演)從骨子裡包括體內奔流的血液

都顯示他完全奉行搖滾樂的叛逆精神

就算窮困潦倒遭人厭棄他也不改初衷堅持自己對於搖滾的信仰

本來他冒充室友去當小學代課老師只是想賺取組團經費

沒想到卻意外發掘班上學生們的音樂天賦

杜威靈機一動決定用畢生所學關於搖滾樂的一切來教導這群學生

他還與學生一起組團準備參加搖滾樂團比賽甄選

 

The School of Rock_14.jpg  

 

The School of Rock_05.jpg

 

 

The School of Rock_07.jpg

 

The School of Rock_08.jpg

 

The School of Rock_11.jpg

 

The School of Rock_12.jpg

 

 

The School of Rock_16.jpg  

 

電影以輕鬆的角度切入我所想要討論的主題:教學相長

杜威對於搖滾樂的精神與歷史熟悉的程度不在話下

他執意傾囊相授讓學生們明白搖滾的真義然後自然地被潛移默化

而這群初生之犢像強力海綿迅速吸收養分後發展出來的搖滾才華

是杜威當初始料未及的所以當杜威被拆穿身分時

他心心念念的還是想極力傳達給家長們

他對於這群極具天賦的學生們的肯定與讚嘆

當杜威被迫回到原點放棄初衷

這群已然繼承搖滾精神的學生反過來點醒杜威

不畏世俗堅持自己的理想就是搖滾精神的體現

 

The School of Rock_17.jpg  

 

雖然他們最後沒能獲得冠軍但所有人都被這群學生精彩的表演感動

焦慮嚴肅的校長氣急敗壞的家長還有已然放棄初衷的室友

都從這場表演中得到解放放開對彼此的成見也打破所有的隔閡

如果要舉出一個行徑最瘋狂的父執輩角色我認為非杜威芬恩莫屬

我一直覺得這個角色不但量身訂做

同時也是傑克布萊克從影以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 (2006)

 

Peaceful Warrior_40.jpg  

 

這部電影則以偏向哲學的角度,探討心靈成長的歷程。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在2006年就上映了,不過我是去年才有機會好好欣賞這部電影。

題外話聊一下,雖然現在網路發達,電影的資源極易取得。

我還是喜歡在閒暇時候,去影音出租店尋找感興趣的電影。

從陳列架上抽出影片,仔細閱讀殼子背面的劇情大綱;

對我來說像是進行心靈療癒的過程

雖然很花時間,但是可以好整以暇地放鬆,然後依照當時的心情選擇想看的電影。

於我而言,這就是真正的放下一切,然後專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不過這跟現在要談的這部電影,好像沒甚麼關聯()……

 

Peaceful Warrior_20.jpg  

 

Peaceful Warrior_26.jpg  

 

電影的主角丹米爾曼(史考特瑪其洛茲飾演)是一名奧運體操選手。

還是大學生的他,少年得志奪獎無數,可是他卻有著克服不了的心魔。

在夜裡,總是被相同的惡夢驚醒。

某個深夜又被相同惡夢驚醒的丹外出閒晃時,進去一家24小時營業的加油站。

他遇見加油站的店員,是個老人。

看起來很普通的老人,竟然在丹眼前忽然從地面上跳到加油站的屋頂上。

丹驚訝於這名老人竟然身懷絕技,他稱這名老人叫蘇格拉底(尼克諾特飾演)

丹請求蘇格拉底把驚人的絕技傳授給他,因為丹想要得到奧運體操冠軍。

 

Peaceful Warrior_27.jpg  

 

Peaceful Warrior_29.jpg

 

Peaceful Warrior_36.jpg 

 

蘇格拉底的談吐充滿哲裡,行事作風也很神秘,

他先是否定丹的生活方式,他提出了一個全然不同的訓練方式。

他認為丹必須徹底改變自己的思維,包括他與人的相處模式與對事物的看法認知。

當然得獎無數的丹一開始無法接受,但當他慢慢照著蘇格拉底的建議改變。

丹開始相信蘇格拉底的方式似乎有些幫助。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意外,幾乎斷送丹的體操生涯。

失去朋友,失去所有光環的丹,尋求蘇格拉底的幫助。

這一刻開始,不光是肉體的苦修。

蘇格拉底要啟發的是丹的個人意志。

丹的心靈開始得到啟發,他的心境愈來愈平和。

他放下以往對成功的汲汲營營,學會活在當下。

人生的意義愈來愈清楚,體能也漸漸恢復。

此時的丹無所畏懼,以往的夢饜也隨之消散……

 

 Peaceful Warrior_32.jpg  

 

Peaceful Warrior_33.jpg  

 

Peaceful Warrior_25.jpg  

 

Peaceful Warrior_31.jpg  

 

Peaceful Warrior_34.jpg  

    

這部電影探討的東西偏向心靈層面。

原本的丹只是一味的追求體能上的提升,然後成功得到冠軍,獲得眾人的認同。

其實他不曾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自己的追求有何意義。

關於成功的意義也是,蘇格拉底教他認真看待眼前的事物。

成功只是臨到終點插著的一面旗子。

所以愈是想要成功,就愈會害怕失敗。

唯有活在當下,才能享受追尋的過程。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 (2015)

 

進擊的鼓手_01.jpg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爵士樂其實沒有甚麼概念。

原以為爵士樂就是平常在星巴克或是誠品所聽到的那樣了(當然不是啊!)

結果看了這部電影後,整個翻轉了我對爵士樂的刻板印象。

(是說我平常也沒有認真在聽,很慚愧啊……)

這部電影以爵士樂中的鼓手為主角,探討對於成功的執著。

相較於上一部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以哲學的角度來探討追求成功的過程。

[進擊的鼓手]則以較為貼近一般人的經驗,常人較能理解體會的觀點做切入。

以充滿抑揚頓挫的鼓聲為背景音,架構出帶有緊張感的節奏。

隨著鼓聲,觀影者的情緒很容易就感染到主角被逼到瀕臨崩潰邊緣的情緒。

有好幾幕甚至讓我像是回到以前大專聯考考期將至,

那種緊張到手心直冒冷汗的場景。

 

進擊的鼓手_11.jpg  

 

WHIPLASH_11.jpg 

 

進擊的鼓手_18.jpg  

 

而這部電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在於角色的發揮。

飾演樂團總指揮:佛列契的JK西蒙斯演技尤其讓我驚豔。

 

從穿著:全身黑衣黑褲黑皮鞋還有單手俐落穿脫的紳士帽。

走路的步伐:準時出現在練團室的門口。

精準的肢體語言,以及望著你都能讓你心虛自己是否犯錯的凌利眼神。

尤其是他高規格的水準要求,無論他走到何處,

都能讓在場之人屏氣凝神的想表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

所有人都知道佛列契可以為了完美的演出,發瘋似的折磨所有人。

殘酷的辱罵(常常涉及人身攻擊),冷不防的揮過來的耳光,甚至是飛過來的椅子。

但是沒有人敢反抗,人人都以待在他的麾下演奏為使命。

沒有人知道的是,佛列契之所以做到這麼嚴苛,這麼不留情面,其實是有原因的。

他其實是一個不停在探尋千里馬的伯樂,

他認為偉大的樂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從不滿於現狀。

電影中以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為例,(薩克斯風樂手)說他早期表演技術極差,

惹怒鼓手Jo Jones,他直接把鈸拔下來丟向查理,

因為受辱所以下定決心苦練,才有了後來的「大鳥」(Yardbird) 查理·帕克。

 

進擊的鼓手_05.jpg

 

進擊的鼓手_02.jpg

 

如果我們對於成功的定義,是競賽終點的一面旗子。

那麼對於佛列契來說,那面旗子根本就不存在。

他認為[很好(: good job)]是殺傷力最大的兩個字。

所以他絕不會為了他所做的一切感到後悔,就算他始終沒有找到心中的千里馬。

 

進擊的鼓手_07.jpg  

 

進擊的鼓手_06.jpg  

 

進擊的鼓手_04.jpg 

 

進擊的鼓手_17.jpg     

 

對手戲的角色:安德魯(麥爾斯泰勒飾演)對於成功極度的渴求。

在他被佛列契相中入團的那一刻起,安德魯無時無刻都在苦練。

就算手掌練到受傷流血他也從不喊苦。

只是當一個人被逼到絕境,加上對於成功的執著,

時刻繃緊的神經是會如同鋼索一般終於承受不住而應聲斷裂。

我個人認為安德魯遭遇挫折的轉折,在劇情上是很合理的安排。

就如同爵士樂的鼓聲有起有落。

 

古諺有云:勝不驕,敗不餒。

重點不在於勝,而在於敗,勇於接受失敗是很重要的關鍵。

而這也是佛列契之所以設下重重難關的堅持。

沒有天生的千里馬,因為,成功是靠不斷淬煉而來。

電影的宗旨與許多著名古訓不謀而合。

我想尤其是受過中國歷史文化浸染的我們都很能體會。

 

 

以上9部作品各自針對不同特質的父執輩角色做了不同的演繹

年輕人一定會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很難了解老一輩的世代口中經常提起的想當年。

但是很多的經驗跟智慧,都是需要依靠時間累積而來。

所以世代間的傳承是很重要的課題。

透過這類題材的電影,我們可以用比較客觀的方式看待這個課題。

年輕一輩的柔軟一點,老一輩的也可以放下身段。

彼此的距離就能夠自然的拉近一點。

這是我個人小小的體會,分享給大家。

 

 漫談電影中的父執輩們(上篇)

 

arrow
arrow

    Grac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